黑水——潜水的另一个世界,深夜大海里的星空漫步

黑水——潜水的另一个世界,深夜大海里的星空漫步

文/Merpanda  图/蔡送达、Kinder
晚上八点出船潜水,两潜至凌晨归来,置身漆黑一片静籁的大海,今晚又将遇到什么深海怪物?这是一群黑水摄影师的潜水日常,他们昼伏夜出,在入夜之后才拿起相机准备出海,根据潮汐、月相、海图、洋流选择入水点,底下通常都是深达几百米。他们随着洋流一路漂流潜水,在黑水中寻觅特别的生物,拍摄下张张令人惊叹,甚至是第一次被记录的画面。
深夜,大海里上演着一场这个星球上规模最大的生物迁徙活动——浮游生物的垂直移动,这便是黑水摄影师们的期待。漂浮在黑水中,手电光束所到之处,水中的浮尘反射出星星点点,感觉像是漫步在太空里。你看到的生物和景象都像来自于另一个世界,与fun dive所见完全不同。
斑马章鱼 (wonderpus) 黑水生物的外星人ET代言人,有着一个圆圆的透明大脑袋。
钻石鱿鱼 (Diamond squid)▼ 

继续阅读黑水——潜水的另一个世界,深夜大海里的星空漫步

一份特殊的帝都旅游指南

原创: 石韦 识遗
   旅游   
—   游什么?  — 
每年的七八月是暑假季,亦是旅游季。
所谓旅游,大约就是从一个熟悉的环境中抽离去体验世界更多的可能。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吃好吃的,看好看的,发现更大的世界。在这个目标下,世界各地就有了那些足以令人开阔眼界的旅游名胜,有了聚集名胜的旅游目的地。而帝都北京就是其中之一。
 

继续阅读一份特殊的帝都旅游指南

这可能是世上最全的潜水常用英文单词了!

这可能是世上最全的潜水常用英文单词了!

随着潜水成为新中产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潜水员的脚蹼已经踢过了三亚东南亚,来来到了加勒比西西里和大溪地,但是说中文的潜导和教练的数量却以三亚东南亚为中心呈递减状向中南美洲和欧洲方向放射开来。所以笔者以日常之拙见写下常用的中英文对照词表,其中疏漏还望指正,倚在能帮助更多的中国潜水员走出亚洲冲向世界,打倒帝国主义占领英属美属法属小岛。爱你们,么么哒!
作为一篇潜水中英文单词对照表而非潜水百科全书,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劳烦看官移步以下网址

继续阅读这可能是世上最全的潜水常用英文单词了!

朋友潜水被蛰了,这回我没有用尿救她…

前两天,我有个DMT朋友发信息来,
说自己潜水的时候睡着了,掉海葵上了。

虽然从OW即将成为一名潜水员时就被教导“不要触碰任何海洋生物”,但问过很多OW,第一次出海看到虾贝蟹鱼忍不住流口水并顺手撸一下的人也是数不过来,更别说记住鱼区分危险系数了,就算记住了中性浮力也发挥不稳定,跪个海星,趴个海葵什么的,经历无数“受伤”现场后,朋友这个算是惨烈的,忍不住做个“危险”整理,并献给朋友她……的大腿吧。  继续阅读朋友潜水被蛰了,这回我没有用尿救她…

慕拉第:首位女传教士的蓬莱往事

慕拉第在蓬莱等地生活了近40年

■她是一位曾经坐在罗斯福总统的轿车里,与美国总统攀谈过的淑女;她是一位在讲坛上为袁世凯教诲福音真理的女传教士。这位有几个仆役侍候的、受过高等教育的阔小姐,远航半个地球,来到中国与当时最困穷的人为伍,最后饿死在异国他乡。她就是晚清时期在蓬莱及山东活动近40年的美国女传教士慕拉第———

慕拉第1840年出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一个富裕的种植园主家庭,家族拥有1500英亩的种植园,雇佣黑奴种植烟叶。慕拉第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她从小过着优裕的生活,家中仆人成群,家中7名兄弟姐妹都在当时最好的学校上学,受过良好的教育。

慕拉第14岁时进人美国浸信会开办的弗吉尼亚女子神学院学习,21岁时获得硕士学位,是美国南方第一位获得文学硕士学位的女性。慕拉第个子矮小,但聪慧过人,很有语言天分,英文老师曾赞扬慕拉第的英文是他所见过的学生中最棒的。她通晓多种语言,到中国后还掌握了中文。美国内战后,她任教于肯塔基州和乔治亚州的女子学校,然而,她在自己的人生追求中更渴望成为一名传教士。

立足蓬莱她创立女子学校

1873年,美国南浸信会放宽政策,准许单身女性到海外传教,这年33岁的慕拉第到山东登州(现在的蓬莱)开展教会工作。慕拉第发现当地文化和教育十分落后,便筹资在登州北门浸信会教堂设立了一个小学,后在牌坊街南路建立了女子小学,她还开设了慕贞中学和育英女子中学,为没有读书机会的穷人孩子提供上学机会。
慕拉第的个子矮小,只有一米三左右,但她意志坚强,能力超人。当时蓬莱等地正闹饥荒,她在给友人的一信中说道:“你给我的5元5角钱是这样使用的,我把5元钱给了两年来一直分发食物给灾民的理查兹先生,剩下的5角我给了街头饥饿的乞丐。”慕拉第第一次亲眼看到有人饿死在街头,心中激起强烈的同情心。她向家人和朋友要钱来救援灾民。

由于环境、语言、资金等原因,慕拉第的姐姐和妹妹都无法适应在中国的传教生活,先后返回美国,唯有慕拉第坚持了下来,并逐渐由蓬莱向外发展,建立了黄县、掖县等地教会,拓展了南浸信会在山东的传教区域。

融入中国她说蓬莱话穿中国衣

我们可以回过头来想一下,一个海外女子来到异国他乡,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地区开展传道工作,仅仅从两国人之间的沟通这一点来看,慕拉第所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封闭和排外思想以及关于传教士“剖心剜眼”的流言蜚语的影响,慕拉第刚到蓬莱时,老百姓对她不是吐唾沫,就是扔石块打她,喊她是“洋鬼子”,有时像对待乞丐一样追赶戏弄。

为了让这个陌生的社会能理解和容纳自己,慕拉第决定首先突破语言关,学会蓬莱当地话,她不到两年就能讲出一口流利的蓬莱话。在服饰方面,慕拉第也尽量避开西方风俗,穿戴起居努力仿照当地的样式。外面穿上了中国宽大的蓝色棉布大褂,袖口镶着带花的牙子,头发也挽起了簪。

为了取得民众的信任和接纳,慕拉第从生活的各个环节入手,想方设法讨邻舍和周围人的喜欢,努力拉近与外界的距离。小孩天真无邪,最容易亲近,慕拉第平常总是在家门口放几块饼干、糖块什么的,通过孩子再慢慢地接触他们的家人。邻居和周围的人逐渐觉着这位外国女人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可怕,性情与品行与当地老百姓没有多大不同,便打消了戒心,愿意主动与她亲近,也不再称她是“洋鬼子”,而是喊她“饼干太太”、“饼干姐姐”。

慕拉第1903年回国探亲时,亲友们劝她不要回中国时,她却说:“哦!不要再说你不要回去,谁也不能叫我留下来,中国(登州)现在是我的家,我的幸福,我的快乐。”

往来书信成为研究蓬莱珍贵史料

慕拉第不但是一位著名的传道者,她还非常善于观察、思考问题,她在蓬莱期间写了大量的报告、通信、文章,很多都在美国国内一些报刊上公开发表,有些迅速产生了重大反响。其中有些书信还见证了当时中国一些重大事件和蓬莱城的遭遇,是研究蓬莱历史的珍贵史料。

例如:1895年日本军舰3艘炮击登州县城,北洋海军覆灭威海卫,慕拉第在给她的好友Willingham的信中对此做过这样的记述:

敬仰的威廉汉姆博士:

当我上星期六(注:1895年1月19日,夏历尾月二十四)从平度返来时,看到了您(注:1894年)11月26日的来信,我的年度汇报已经送给了赫德博士,我不再作季度汇报了。

本应该在平度过冬天的,但我想这里(指登州)更需要我,上星期这里产生了战争,每次炮击接连半个小时,在炮击的第二天黄昏,我才抵家。20日,“Yorktown”兵舰过来接走了布道士,保卫起来了。

我坚信进攻这里(指登州),只是佯攻,为了从别的地方牵缠注意力(译者注:以后的事实证明慕拉第的判别是正确的)。这座都会(指登州)并不算重要,中国部队很快会冲到这里,日军将在某地举行一场决定性的战斗。对我们和本地人来说,紧要的危机总是来自于中国的兵,我家的前墙遭受了炮击,局部墙被一发炮弹炸飞,我的前方木门也被炸坏了。

我听说,一旦中国部队开过来,人们担心粮食提供不敷。

……顺致深深的祝福和真挚的问候

您的忠诚的慕拉第敬仰的威廉汉姆博士:(1895年4月2日信)

方才昔时的这个季度里,充沛了种种刺激,它见证了登州的炮击,眼见了威海卫的陷落。日本人4次来到我们这里,他们的船舰天天都到海面上停顿、游弋。两个多月来,整个的贸易已经停滞,但值得幸运的是,这座都会正在从萧瑟中苏醒过来,那些已经出躲避难的人大部分已经返来了。然而,留住更多的则是贫苦和灾难。银子的价钱已经跌到了最低点,沿海口岸营业来往的谷物、面粉等有所增长。

您的忠诚的慕拉第

救助灾民她捐出最后一元钱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山东反外情绪尤其高涨,西太后慈禧下令不再对传教士和基督徒加以保护,慕拉第等人感到十分危险。这年7月,慕拉第被迫离开中国,去日本传教,后于1902年返回美国,1904年2月再度来到登州。

这时,山东遇到严重饥荒,她请求教会拨款救济,但教会本身也负债,无力救济,连慕拉第的薪酬也被削减。当时慕拉第年岁已大,本应该回国休息,或者回去继续从事传教工作,但她矢志已定,要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中国。

辛亥革命时,中国发生饥荒和瘟疫,国外传教协会又出现高额债务,慕拉第仍坚持工作,在登州聘请了一个中国牧师,帮助她经管7个学校,1911年又成立了华北妇女传道协会。中华民国成立后,宣传宗教信仰自由,慕拉第感到很高兴。但是,1912年春天,平度县遭遇大饥荒,慕拉第痛心至极,把自己仅有的一切都送给了那里的农民。在区联会会议上,大家为平度县捐钱,所有的传教士都尽全力奉献,慕拉第把最后一元钱都献上了。但是,对于饥荒的需求,只是杯水车薪。12月1日,慕拉第连饿带病昏倒在床上,体重下降到50磅,人们把她送上回美国的船,计划回国治疗。12月24日,当船经过日本神户港时,慕拉第病逝,12月26日在横滨火化,骨灰被运到弗吉尼亚州克鲁威镇的浸信会公墓安葬。登州民众为纪念她,1915年专门竖立了“大美国传教士慕拉第女士遗爱碑”,碑文记载了慕拉第的生平和她在蓬莱等地39年的传教历程。

首位女教士她影响几代美国人

慕拉第是美国基督教组织第一位派往国外的女性教士,为了她的神圣的事业终身未嫁,最后竟饿死在异国他乡。慕拉第的忘我精神和工作成就,对数以千万的美国人产生了巨大影响。美国国内各种关于慕拉第的传记、画册、电影以及语录集成、录音带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慕拉第在美国几乎被塑造成了神。

1973年,为了纪念慕拉第到达登州100周年,美国南浸信会确定了当年募捐两千万美金的目标,美国拍摄了一部关于慕拉第的电影,发行了一套12张的慕拉第摘记卡,还出版了一本慕拉第到达登州100周年的纪念书籍。从1888年开始,美国南方浸信会把每年的圣诞奉献称为慕拉第圣诞奉献,并一直举行慕拉第圣诞奉献活动,筹集到的资金用于支援海外宣教工作,金额已达到一亿五千万美元,占美南浸信会年度预算的一半。

位于现在蓬莱城画河西侧的登州圣会堂(又称画河基督教堂),是美国传教士高配第夫妇于同治十一年筹建的,慕拉第曾经在这里长期生活和工作过。教堂因多年失修,损坏比较严重,但基本结构保存完好,1987年重新进行了修缮,堂内可容纳300多人。自改革开放以来,每年都有众多美国友人和外国游客专程到蓬莱,参观慕拉第女士长期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拜谒“大美国传教士慕拉第女士遗爱碑”。为优化当地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环境,在美国等国际友人的积极倡议和参与下,2000年蓬莱教会在旧堂的南面又新建可容纳1400多人,面积为1800多平方米的新教堂,建筑规模居烟台地区之首。

文/图通讯员蔡志书YMG记者凌云鹏

给自己带盐:我在荒野里都吃什么?

给自己带盐:我在荒野里都吃什么?

原创: 依然是张诺娅 张诺娅走CDT


在野外的时候吃什么?”

诺娅在四年时间内徒步了约8500公里的山路,海拔升降已经攒了几十个珠峰,一共在野外生活了了300多天,共计野外的伙食少说也有1000多顿了。所以我常会被问到以下问题:


“你会钓鱼吗?用手线呢?插鱼呢?好吧都不会….那你会像贝爷用内功把鱼震晕吗?”(深梗)

“你会带枪吗?可不可以打猎?是生火烤着吃,还是用水煮着吃啊?”

“你有尝过虫子的味道吗?是不是很像奶油?要不要油炸?”

“诺娅你什么时候上个生存秀给我们看啊,最好是Naked and Afraid!

 

继续阅读给自己带盐:我在荒野里都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