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耶稣,请别让我做你的敌人》一文的回应

看到有不少朋友在关注《耶稣,请别让我做你的敌人》这篇文章,我来谈一点我的看法。有兴趣的朋友欢迎探讨。
1. 文章中提到了《约伯记》。正是圣经中有了约伯记这一章,才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信仰生活,不是总是天色常蓝,花香烂漫的。

圣经没有描绘出一个假象欺骗我们。圣经的记载就是这样的,实际生活中,作者经历的苦难也是这样的。所以误认为信耶稣一定万事太平,从此开始享受幸福生活的人,需要重新认识圣经。

2. 《约伯记》中一个重要的主题,是神的绝对的,不可质疑的主权。文章中痛苦的父亲,因为女儿的疾病挣扎着,开始质疑耶稣。我能理解他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有生活压力上的,也有信心上的挑战。

但是耶稣说“凡爱我不超过父母、妻子、儿女的,就不配做我的门徒”。耶稣的话里,也明确提到了一个优先性的排列。或许你听起来,会觉得这个要求太过分了。但是耶稣有资格说这话。因不不仅你的生命就源自于他。他更因爱你,为你舍命。所以耶稣所提的,并不是过分的要求。

假设一个情况,你身患绝症,如果你的伴侣为了救你,把心脏移植给你。使你可以活下去,自己选择痛苦死去。他要求你爱他超过所有,这个要求过分吗?这正是耶稣为你我罪人所做的。圣经说“不是我们先爱耶稣,是他先爱了我们”

我能理解文章作者在大患难中的痛苦和软弱。但不能因此改变圣经的原则和神当有的主权。

3. 作者说“我不信我女儿有罪”。这话直接违背圣经“世人都犯了罪”。
我姑且把这话当做一个父亲在痛苦中,出于意气的话吧。但如果我们客观观察自己的孩子。虽然天真可爱,但5岁已经足够看出人性中的自私,骄傲,不满足了。父母爱自己的孩子,但另一个客观事实是,基督更爱他们。也只有十字架能把他们从罪中拯救出来。看看你身边的成年人们,他们可爱吗?你可以很容易看到罪性在每个人身上的权势。但他们也都曾经是可爱的孩子,他们的父母至今恐怕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很好。但客观事实是,人真的不完美,罪人真的需要救赎。

4. 回到约伯记,对人最大的挑战是:为什么良善的神,会许可这么悲哀的情况发生。
我个人的答案是这样,很多时间,人面对苦难是无法解释的。从总体看,或许我们可以总结几种情况。(不再细说了)但是面对一个具体的案例,我们不一定能找到一个解释。就象约伯记中,约伯几乎贯串始终的呼喊,求问。
对于非基督徒,有可能会遇到某个时刻,苦难大到一个地步,确实是人无法承受的。
但对于基督徒来说,苦难同样是难以承受的。但是苦难中,耶稣的慈爱是我们真实的依靠。神的话语也让我们从苦难中一下得到超然的释放和平安。
文章中断言,约伯经历苦难后,心灵的创伤必然是难以平复的。但圣经中记载,约伯自己的总结却不是这样。约伯自己说:
“我知道,你万事都能做;你的旨意不能拦阻。谁用无知的言语使你的旨意隐藏呢?我所说的是我不明白的;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求你听我,我要说话;我问你,求你指示我。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因此我厌恶自己(或作:我的言语),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

在苦难中,基督徒会靠神的恩典重新站立起来。并且更加认识神,更加认识自己。同时,神全然的医治和释放,会使人心灵痊愈。

5. 作者用带着威胁的口气向耶稣宣告“你如果不如何如何,我就不信你了”。让我对作者同情,难过。但我相信,是耶稣的羊,主总能把他找回。
想起听到一个见证。大致是一对基督徒夫妇,欧洲人。离开舒适生活,去非洲传福音。
当地土著人不接受他们,他们只能住在村外。土著领袖只允许一个小孩子给他们送点食物。一直到妻子在村外病死。好象是难产,细节记不太清了。丈夫从此回国,心灰意冷。酗酒,不许任何人和他提耶稣的名字。否则他就大发雷霆。他发誓与耶稣再无瓜葛。多年后,当初给他们送食物的小孩子信了主,成了布道家。带领整个部落信主。
一个偶然的机会,当年出生的小孩子又遇到了颓废的父亲。带他回到非洲,母亲的墓前。这时整个部落都对这位死在非洲的女士极为尊敬。这位几十年仇恨耶稣的丈夫,看到一切,大哭、悔改。

人遇到患难会有软弱,但耶稣的慈爱永不改变。他的道路高过我们的道路,他的意念非同我们的意念。人没有资格质问为何如此,但信他的,就确知他是良善的,可以依靠的主。

愿主帮助这位在困境中的弟兄,重新刚强站立。也愿主帮助更多的人,透过圣经认识信仰。而不是站在人本的角度去主观评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Time limit is exhausted. Please reload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