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兄弟,有一些明显差钱。联合馆里,有一些四壁空空。但还是能找到些有意思的地方。另外,发愁不知该买什么纪念品的可以来这里看看,很多小东西供你挑选。另外这里的一个好处是不用排队,所以花上一两个小时逛一趟是很值得的。 继续阅读上海世博会图记-连载之三-非洲联合馆
上海世博会图记-连载之二-土耳其馆
土耳其馆的外墙设计取材自公元前6000多年头恰塔霍裕克的一幅壁画。即便不知道这来历,也能感受到十足的历史味道。馆内气氛与其他场馆大有不同,值得一看。
继续阅读上海世博会图记-连载之二-土耳其馆
上海世博会图记-连载之一-奥地利馆
想当初家门口开奥运的时候,我厌烦人多,深居简出。到了现在也没去过鸟巢、水立方。现在能参观一趟世博会,对我来说很意外。如果不是朋友主动提出,并一再鼓励。我恐怕是没有这个勇气的。但这一趟行程却是出人意外的平安与尽兴。说来一定要感谢章阿姨和Edi的热情接待和细心安排。
这一组记录一共600多张照片。鉴于自己长期拖欠Blog作业的事实,以及对自己懒于修图的深刻认识。这次决定在回京后三天之内连夜把照片整理了出来。全部自动处理,原图缩小锐化后直接放出。除了少数重复的照片,还有偶尔明显没意义乱按删出去了,不再准备多做删减,原样堆在朋友们眼前吧。
这次旅行很成功,该带的都带了,不该带的一样都没带。临行前,琢磨着世博园里人山人海的场景,想到的头一样东西,就是带上8mm fisheye镜头。第一,在被拍烂了的地方,鱼眼奇怪的变形也许能找到些有意思的视角。第二,少不了要拍建筑外观。第三,展厅里,一堆人挤在一起,长焦只有拍人家后脑勺的份。视角越广就能挤在前面。我用鼻子尖贴着展品拍摄的时候,总是颇为得意。没有人能站在我前面拍摄了。最后还有一个事先没想到的意外收获,短焦距安全快门速度超低。拍夜景灯光基本不用三角架了。
建议后面要去世博的摄友,带上个超广镜头。10-20mm,12-24mm之类的合适。
其他的不多说了,这一集从到达上海开始,然后是第一站奥地利馆。 继续阅读上海世博会图记-连载之一-奥地利馆
ubuntu桌面特效
Ubuntu 10.04 + Compiz Fusion + CCMS
效果很酷,不逊于Win7,建议全屏观看
相机选购经验,摄影初初初级入门
从邮箱草稿箱里翻出来一篇05年写的东西,一直没有完成。最近又有几个朋友咨询相机的事,把箱子底里翻出来的文章贴出来供参考吧。后面几个章节,只规划了大纲,恐怕不会继续完成了。
1. 器材
a. 相机
曾经写过一篇相机选购经历,随着产品的不断更新,里面提到的具体相机型号慢慢变得没什么意义了。不过还是能够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有一句话叫”不买贵的,只买对的”我很认可。买相机前除了掂量一下口袋里是否充实之外还应该冷静下来想想,自己买相机主要是做什么用。大致可以分成两类。
第一,普通家庭留影,买个三千块的卡片机就足够了。基本上都是用全自动档,aim&shot。不需要什么手动功能,更注重便携性。随走随拍。而且现在的卡片机基本上都有了2’甚至2.5’的LCD,看起来很舒服。成像方面我比较很多家的卡片机,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紫边控制都不是很好,画质也都很接近。400万像素已经足够了,只要别拍虚了,冲印8寸照片效果都还过的去。这类DC耗电都不小,有必要考虑买个备用电池。
第二,摄影爱好者。不光是拍些旅游纪念照。有兴趣专门背着相机出去拍东西,愿意研究摄影知识,有一些富裕的精力和财力支持这个爱好。下面所写的东西,主要也是针对这类用户的。对于这类用户,至少需要一台有完全手动控制功能的DC。截止到2003年6月之前,我几乎比较了市场上常见的所有型号DC,绝大部分卡片机号称的手动功能都极简单,肯定不够玩的。少数一两款有全部手动功能的卡片机,画质也和旗舰级DC没法相比。所以为了功能和画质,我们只能牺牲一些便携性了。
另外现在入门级单反的价钱也越来越低。Olympus的E-300, E-500、Canon的350D、Nikon的D50都是同一级别的机器。各自的优劣大家可以到网上多看看资料和样片。这里我也就发表什么看法了。不过玩DSLR是公认的烧钱爱好。意志不够坚定的,入了这个门总会去追求更好的镜头,更毒的照片。而一个好些的镜头总要3000-6000,顶级镜头几万元一只的也不新鲜。所以进这个门前请三思,特别是已经成家的兄弟们,别为了这个弄出些家庭矛盾来才好。 ;) 继续阅读相机选购经验,摄影初初初级入门
Flash游戏,Cursed treasure咒诅的宝藏
点击“点击打开/折叠播放器”开始。
推荐一款Flash游戏,可玩性很不错!
已经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