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混浊向来是个很令人感到困扰的议题。明明水草成长漂漂亮亮的,偏偏因为混浊的水质而感到扫兴到了极点。台湾水族界对于水质混浊的成因和做法,大抵停留在生物性的方面,也就是说只针对生物性(如细菌和藻类)所造成的水质混浊做出反应,例如使用换水或紫外线杀菌灯,更甚者使用「硝化细菌」来加速澄清水质。(Sonic注:大陆论坛中,似乎仅仅在强调硝化细菌这一个因素)这些方法对于水质的澄清的确有一定的功效,但也并非万灵丹。基本上我们还是要了解水质混浊的原因,那么所采取的步骤也才能奏效。
若以水族缸中悬浮物的大小来看,我们可以约略整理出下列的表格:
物质 | 大小 | 成分 | 来源 |
黏土 | < 4 µm | 黏土、金属氧化物、云母、矿物质 | 底床、泥土 |
胶体 | 0 – 10 µm | 大型蛋白质分子 | 鱼屎、细胞分解产物 |
碎屑 | 10-1000 µm | 纤维素、几丁质、木质素、纤维蛋白 | 鱼屎、植物残留物 |
藻类 | 10-100 µm | 绿藻、硅藻、蓝绿藻 | 富营养水中繁殖 |
细菌 | 1-10 µm | 单细胞并聚集 | 富营养水中繁殖 |
石灰 | 1-100 µm | 碳酸钙 | 化学溶解或酸碱值变化 |
金属氢氧化合物 | 0-100 µm | 铁或铝的氢氧化合物 | 金属盐的水解 |
气泡 | 100-1000 µm | 空气或氧气 | 扩散筒、打气、除沫器、光合作用 |